在2005年初,美國聯邦政府的《地區經濟學家》季刊(The regional economist)公開了一項調查報告,指出職場待遇的好壞,或多或少取決於外貌美醜,而身材高挑、氣質出眾,更是獲得重用的一大利器。根據計算,長相不佳的,待遇約會少9%,面貌姣好,待遇則可以多5%;體態臃腫女性的收入約比體重標準者少17%;身高每高一吋,薪資也可以高2.6%。

        從薪資待遇和外表的正向關聯來看,似乎足以粉碎腦內智慧的價值──一個人的外表竟可左右職場競爭力若此。
 
        面貌姣好與否,經常被人當作一種堪可指涉「自信」的符碼,因為有自信的人,總是可以在一開始與人接觸的時候,就以亮麗的形象贏得別人好感與信賴。

        曾擔任花旗銀行、sparq新世紀資通、友邦國際信用卡公司客服部主管的Icka,在與應徵者面談時,即使是不必直接與客戶面對面溝通的職務,也希望應徵者的外表能擁有俐落的專業感,甚至有一點時尚色彩,以帶出公司產品所具有的消費、資訊即時以及精密等特性。

        經緯智庫副總經理林知明表示,勞退新制在20057月正式施行後,被組織精簡推出職場的恐怕就是五十歲左右的中高齡菁英了。林知明不諱言,不少中高齡求職者因為經歷多年的辛勞,在外表上又欠缺修飾的觀念,因此看來會更顯滄桑,而對招募單位來說,即便應徵者過去擁有豐富的經驗,但缺乏朝氣的形象仍會讓其被錄用的可能性大打折扣。所以在職場結構變化劇烈的節骨眼上,不只是年輕世代在外表上力求搶眼,比起其他人,中高齡求職者更不能忽略這一環節,當然,心態上的調適也會更為辛苦。

        事實上要人追逐「金玉其外」,對較保守的東方人來說的確有些困難,然而在職場上,一個人怎麼裝扮、有什麼表情、持什麼音調、吃喝哪些東西、出入哪些場所……等等,都可以是說明「我是誰」的象徵符號,而用這些符號示人,也可以讓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就「認識」我們,進而讓我們找到一個適當的位子坐下。 

        「我們一旦長大成人,就必須在一個充滿勢力眼和冷峻人物的世界立足,而那些人的行為舉止就是造成我們地位焦慮的核心因素……。」艾倫狄波頓在《我愛身分地位》一書中寫著成人世界中無可避免的情境,雖冷酷卻又寫實,不過換個善良的角度想想──如果童叟無欺,用面子換位子,值得!

 

 

上文節錄自
20057月卓越雜誌 /尹怡君

 

 


延伸閱讀

這是一個兩分鐘的世界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shstyli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